2025年9月19日,在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由太原理工大学期刊中心主办,山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山西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智启未来:人工智能赋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
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省内外100余名期刊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科技期刊的负责人、一线编辑出席会议。太原理工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杜华云教授主持会议,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新闻管理处一级调研员马瑾亮、山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冀伦文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期刊协会高校期刊集群化建设分会副主任谈毅教授;《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吉林大学学报副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张祥合编审;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审、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出版融合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期刊优秀人才项目”入选者谭春林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与社会》副主编、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研诚信与负责任创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科学社会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黄小茹;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金荷颖;中国知网山西教育行业总监、民盟山西省委数字经济专委会副主任、 山西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山西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山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王军围绕主题做学术报告。参加会议的还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编辑同仁。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新闻管理处一级调研员马瑾亮在致辞中强调,提升科技期刊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能力,有助于积极应对数字化为期刊出版全流程带来的重塑与挑战,进一步增强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水平,更好吸引一流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拓展前沿学术阵地,构建高质量、可信赖的开放出版生态。山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冀伦文指出,在数字化与智能化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并非取代人类,而是辅助我们提升判断质量、优化决策过程。他希望借助本次会议中各位专家的智慧分享和与会同仁的深入交流,碰撞出更多具有前瞻性的思路与实践路径,共同推动科技期刊事业的创新发展。

在报告环节有6位专家进行观点和实践的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谈毅教授从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学术研究与出版中的应用:AI for science(AI for research)、AI for writing 和 AI for publish。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科研过程中亟需建立统一的AI使用规范。编辑应系统把握科研人员使用AI的全流程,并在期刊出版与运营中明确AI的应用方向,包括使用动机、方法选择、输出控制及成果应用等方面,以实现科学、规范地融合AI技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谭春林编审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AI在编辑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涵盖生成式AI概述、提示技巧、音视频处理、AI智能体以及使用伦理五个方面,生动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编辑业务中的多元应用场景。中国科学院大学黄小茹教授围绕出版流程中的科研诚信建设展开探讨,从期刊在科研诚信中的责任、学术论文中的典型不端行为以及期刊在制度建设方面的举措三个角度进行分享。她强调,期刊应积极承担责任、细化相关制度、建立明确标准,切实维护科研诚信。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金荷颖介绍了SciEngine平台的发展现状与AI技术应用,以及AIGC未来的发展规划。该平台构建了覆盖论文投稿评审、内容结构化生产、数据存储、资源发布、学术提升、国际推广与科学评价等全流程的期刊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体系,并借助AI技术提升出版服务能力,如智能翻译加速期刊国际化传播、智能推荐审稿人及识别图像造假等。吉林大学学报副总编张祥合编审从科研诚信与伦理治理、生产效率提升与流程优化、内容创新与传播变革这三个科技期刊行业广泛关注的AIGC领域出发,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发展态势,为与会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行业视角。中国知网山西教育行业总监王军教授基于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学位论文、政府统计年鉴等权威数据,报告了智能化时代下中国知网支持高校学报发展的多种路径与创新服务。
会议的最后,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国知网数据基地,详尽了解了其数据从纸质文献到电子化、再到网络发布的完整生产流程。




文字供稿:《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图片供稿:原晓东
文字图片初审:杨鹏 复审:贾丽红 终审:赵树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