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下高校学报的定位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12 点击:[]

  鹏,齐亚丽,叶宏玉,梁  凯,马月姣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上海 201306)

摘要:一流学科建设是现阶段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性工程。高校学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办刊特色减弱、参与学科建设影响力弱化以及因现行评价体系影响稿源、外部评价主导制约工作积极性等不利现象,在一流学科建设的新时期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一流学科的建设成果为高校学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流学科的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为高校学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高校学报在一流学科建设的新时期,应积极参与到高校整体工作中去,着重提升为一流学科建设服务的能力,并发挥学报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作用,从源头上提高一流学科建设成果的水平、人才队伍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
关键词: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报;发展措施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等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示要求,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速建成一批世界性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指出,在双一流建设的总目标中,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和路径[1]
      
高校学报是高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具有鲜明的主办高校的色彩,与高校的学科建设具有天生的亲缘关系,是反映学科建设成果、展示学校科研水平、培养学术后备力量的窗口和阵地。在双一流建设的大环境下,高校学报应明确定位和服务对象,把出版工作纳入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和实践体系中去,在更好地服务于一流学科建设的同时,取得自身的长远发展。
    1 
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学报的办刊特色减弱
        
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传统、体现学校优势、彰显学校特色的重点学科,其教学科研条件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明显的学术特色和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最近几年来,大多数高校都在不断地向多学科、综合性发展,使得高校学报也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高校学报办刊的目的是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于是刊登的内容也就变成了大而全,优势学科在学报中的空间只能受到挤压,学报特色减弱。而且,同行业高校一校一刊,内容不分专业不分学科,低水平相互重复,久而久之,使同行业的高校学报整体失去了特色,失去导向功能,失去了对优势学科及特色学科优质稿源的吸引力。
        1.2 
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影响弱化
        
高校学报作为反映主办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办刊思路应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一致,并致力于为主办高校搭建吸引同行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快速传播本校优秀的科研成果,同时,着力培养本校学科新人、引导和催生本校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助力学校学科发展[2]。但从一些高校学报的办刊情况来看却存在三方面的矛盾:一是在用稿上存在封闭性、内向性和拼盘式的综合性,导致学报学术质量下降,这种缺少争鸣的学术平台公信力不足,对学科建设极为不利。二是有些学报往往采用手段在评刊指标上下工夫,过分注重论文的引用率、转载率、影响因子等指标,学报的办刊目的成了为教师评职称提供材料,无法反映本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学术水平。三是高校内部学科壁垒严重,各单位之间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学科之间缺少交叉与融合,各学科建设协同攻关的项目比较少,教师参加其他学科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学报在参与学科建设上的功能弱化。
        1.3 
评价体制限制了高校学报发展
        
根据目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期刊层次由高到低依次是国外影响因子较高的学术期刊、国内专业性核心期刊、国内其他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高校内任何一位学者所能拥有的全部资源,如职称的评定、科研项目申报、研究生指导资格以及国家和社会所能给予的种种荣誉与地位等,基本都与所发表论文的多少以及所发论文期刊的级别挂钩。高校学报中综合类占多数,影响因子往往不高,故而很难吸引到包括本校在内的优秀稿源,也就无法起到反映高校学术水平的窗口作用,限制了其推动本校学科建设的作用。
        另外,高校学报编辑部作为高校的一个内部部门,行政事务管理权虽然属于主办高校,但在业务层面更多是由新闻出版部门管辖,因此,学报编辑部的工作常常不会引起主办高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工作常常边缘化,难以融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
    2 
一流学科建设给高校学报带来的机遇
        2.1 
一流学科的建设成果是学报发展的基础
        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和路径。一流学科建设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建设,影响力覆盖到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政治保障等诸多环节,抓好了学科建设,就会产生纲举目张的实践效果,带动高校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一流学科建设注重的是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重点是优化学科结构,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社会需要的学科。因此,一流学科建设的直接成果必将是一流学术成果的大量涌现,从而为高校学报引来源头活水,为高校学报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为高校学报的生存和发展注入活力。
        2.2 
一流学科的建设内容是学报发展的根本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不是为建一流而建一流,它的目的在于带动学科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提供重要支撑和动力[3]。一流学科建设主要目标是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推进科学成果转化[4]。这些内容都与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办刊目标息息相关,是高校学报发展的根本所在。一流师资队伍和优秀人才是高校学报最值得依赖的作者群体,高校通过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力量,搭建学术梯队,必将大大增加科研项目数量,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从而最终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这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必将成为高校学报的拳头产品、核心竞争力。而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更是高校学报一贯的办刊机制,是做好服务角色,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立足之本。
        综上所述,一流学科建设内容与高校学报办刊目标深度契合,所以,学校在制定学科发展建设规划时,应正确理解学报的功能作用,将其纳入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拓展学报的特色。高校学报编辑部也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建特色、形成特色、发展特色作为学报的工作重心,以支撑一流学科建设为办刊方向,深度参与一流学科建设。
        2.3 
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是学报发展的推动力
        在加强双一流建设的新时期,学术将是高校的灵魂[5],一流学科建设任务中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人才、优化高校的学科体系等,目标都是为了提升高校的学术研究水平。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正是高校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学报的特色和专业化发展有赖于学科的专业水平和研究方向,一流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推动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科建设是学报稿件的主要来源,学报没有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其栏目建设就如无源之水。一流学科中科研梯队的建设恰恰可以为学报提供高水平的专家和作者队伍,而一流学科知名专家参与学报建设,将可以大大提升高校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强化学报的品牌形象,增强高校学报对优质稿源的吸引力。
        同时,将高校学报建设成为行业内甚至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一流学术成果交流和传播平台是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评估一流学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高校学报可以根据高校一流学科的具体情况,通过策划选题、组织稿件、重点编排等方式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一流学科的科研成果和学术研究状况,并借助国内外公开出版、具有发明权确认功能的有利条件为一流学科的建设成果提供有效保障。因此,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高校学报可以大有作为,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工作不是游离于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之外的边缘部门,高校学报的发展应该纳入到双一流建设的规划和实践体系中去。
    3 
高校学报在一流学科建设时期的发展目标
        3.1 
提升为一流学科建设服务的能力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双一流建设不仅仅是推动一批高校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更重要的是通过双一流建设,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与重点,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部分,一流学科的建成必将是高校在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后逐步积累而成。
        高校学报作为高等学校主办的学报,必须要定位于服务本校中心工作,履行服务于一流学科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学校的发展目标、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以及作者、读者学术文化层次发展的目标,就是高校学报的学术定位和目标,目标一致才能助力一流学科发展。而且,学报在建设特色栏目、优势栏目等核心竞争力内容时,一方面是考虑自身的发展,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是必须要体现一流学科的建设思想,这也是高校学报在校内的立身之本。
        3.2 
创建一流人才的培养基地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即人才队伍建设,只有培养和壮大一批富有创造力的高层次人才,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才会有建设根基。高校学报与本校教师、学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度参与一流学科建设,在推出科研成果的同时,致力把学报建设成为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助力高校形成一支世界一流的科研队伍。特别是对目前参与一流学科建设的中青年教师,以及一流学科体系下培养的研究生而言,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在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等都处于成长过程中,高校学报的作用会更加突出。赵大良等[6]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特聘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的成长,80%左右的人与本校学报有关系,其中近50%的人是通过本校学报开始走上学术论文发表道路的,特别是学术理论性文章的写作与发表都是从本校学报开始的。而陈禾等[7]的研究也表明,高校学报在培养研究生的严谨科学作风、学术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成效显著。所以,高校学报具备为一流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强大后备力量的能力和基础,应该积极参与到一流学科的建设中去。
        3.3 
助力提升一流学科的科研水平
        高校学报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的产出和传播的配合上。一流学科建设的科研成果需要依靠学术刊物进行展示和宣传,虽然目前高校学报无法与高水平的专业刊、国际一流大刊竞争优秀论文,但高校学报仍应密切关注一流学科建设中的理论前沿、学术动态,充分发挥近水楼台” “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及时、快速刊发具有理论深度、现实意义、创新观点的学术论文,主动、积极营造浓厚、前沿、一流的学术氛围,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总之,在双一流建设的新时期,高校应加强和重视高学报的建设,使高校学报能处于与学校同步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充分发挥学报功能,为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和学术水平提高做好服务,促进学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1] 方守恩,曹文泽,谢辉,.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7(3/4): 18-23.
[2] 
温优华.新形势下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出版发行研究,2016(5):51-54.
[3] 
杨兴林.关于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思考[J].江苏高教,2016(2):40.
[4] 
柴葳.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N].中国教育报,2015-01-06.
[5] 
张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应对策略[J].出版广角,2017(285):48-50.
[6] 
赵大良,杜秀杰.简论高校学报的育人功能[J].编辑学报,2009,21(5):380-381.
[7] 
陈禾,王强.研究型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优势和办刊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703-705.